祝英台近晚春_祝英台近·春日客龟溪游废园|吴文英原文翻译及赏析

来源:恶搞PS 发布时间:2015-05-30 点击:

【www.8382288.com--恶搞PS】

  【作品简介】

 

  《祝英台近·春日客龟溪游废园》由吴文英创作,被选入《宋词三百首》。这首词是作者在龟溪作客,寒食节时游览一座早已荒芜的园林时所作。所以,作品中亦含有衰颓思绪。上阕写主人公来到废园。用一“冷”字表达出心境凄清。“斗草”二句写年轻姑娘之游,以妙龄少女,与“两鬓清霜”的自己相对照,而生“自怜”。“寒食”点明节气。怀才不遇,更引发“云山深处”的叹息。下阕叙述词人游园遇雨独自于花影之下沉思,更加感叹自己有家难归,有如浮萍。全篇情景交融,用语含蓄,耐人寻味。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《宋词三百首》专栏。

 

  【原文】

 

  《祝英台近·春日客龟溪游废园》

 

  作者:吴文英

 

  采幽香,巡古苑,竹冷翠微路。斗草溪根,沙印小莲步。自怜两鬓清霜,一年寒食,又身在、云山深处。

 

  昼闲度。因甚天也悭春,轻阴便成雨。绿暗长亭,归梦趁飞絮。有情花影阑干,莺声门径,解留我、霎时凝伫。

 

  【注释】

 

  ①龟溪:水名,在今浙江德清县。《德清县志》:“龟溪古名孔愉泽,即余不溪之上流。昔孔愉见渔者得白龟于溪上,买而放之。”

 

  ②古苑:即废园。

 

  ③翠微路:指山间苍翠的小路。

 

  ④斗草溪根:在小溪边斗草嬉戏。

 

  ⑤莲步:指女子脚印。

 

  ⑥因甚:为什么。

 

  ⑦悭春:吝惜春光。悭(qiān):此作刻薄解。

 

  ⑧凝伫:有所思虑或期待,久立不动。

 

  【翻译】

 

  我采摘花朵,漫步在古园小径,浓密的青竹使我感到有些清冷。少女们曾在溪头斗草踏青,那里的沙土地上还留有清晰的小脚印。我忽然感到自己有些可怜,如今已经是苍苍两鬓,又是一度寒食来临,我却孤零零一个人,在这云山深处辗转飘零。白天无聊我出外漫步闲行。不知为何老天爷也这样吝啬春天的芳景,方才只是轻阴,不久就变成细雨 。阴暗的天色中,只见浓郁的绿荫遮掩着长亭。我思乡的梦魂随着那些柳絮翻飞迷 。栏杆上摇曳着多情的花影,门口又传来宛啭动听的莺声。它们仿佛理解我此时的心情,在安慰挽留我片刻留停。于是我又停留下来,仔细听着。

 

  【赏析】

 

  从词题看,本词是吴文英作客龟溪,在寒食节游春时所写。龟溪在浙江德清县,古名孔愉泽,即余不溪之上流。而废园,是当地一个荒芜冷落的所在,本来已经引不起人们的注意,但词人却在这繁华衰歇之地度过了寒食节。家有盛衰,园有兴废,人也有哀乐;废园的笙歌悠扬的盛时已如过眼烟云,如今只余下苔径野花;词人即以废园的景物作为陪衬,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,两者起着主次分明而又相互衬映的作用。词人黯然的思乡之情就是在四周清幽的环境描写中逐步地透露出来。

 

  废园是个怎么样的所在呢?词人进入园中,但见野花自在地发出幽香,引他伸手去攀摘;丛竹掩映之下的小径,由于人迹罕至而长满了青苔,显得那样清冷凄寂。这里对“古苑”、也即废园的景色描写,是着重在一个“废”字。

 

  词人漫步来到龟溪之畔,四顾悄然无人,但是沙滩上却留着不少女子的脚印(小莲步),还有许多弃掷在地的花草,使他意识到由于今天是寒食节,当地女子曾来这儿踏青斗草。寒食节踏青斗草是当时习俗。眼前所见,引起作者一系列的联想。自己远别亲人,作客他乡,逢此节日,不能不触动愁思,由此又生发出下面“自怜”三句词意。

 

  “自怜”三句含有三层意思。作者此次重来德清,已是晚年,所以有两鬓斑白、自伤人老之叹,这是第一层:逢此一年一度的寒食节,又有光阴似箭之叹,这是第二层;再看自己,置身家人遥望不到的异乡,徒增两地相思之叹,这是第三层。各种思绪,交并在一起,真可以说是百感交集了。

 

  换头继续写词人在园中的所见与所感。先说长日闲度,十分无聊;这是由于春天气候多变,忽然间小阴成雨,因此埋怨天公太不作美,为什么如此吝惜春光,使人被雨所阻而不能尽情游赏。在无聊之余,思乡之念倍增,正如唐代无名氏《杂诗》所道:“近寒食雨草萋萋,著麦苗风柳映堤;等是有家归未得,杜鹃休向耳边啼。”这也就是所谓的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罢。此处虽然是写天气阴雨无常,但却上接“云山深处”,下开“归梦”,贯串思乡之情,亦非闲笔。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《宋词三百首》专栏。

 

  雨丝风片,引出归梦,接着用想象手法加深词意。归期无定,一片乡情只能寄于梦中,但幽思飘渺,犹如随风轻飏的飞絮;自己的归梦也仿佛悠然飘荡在绿阴满地的长亭路上。一个“趁”字极言归梦之迫切。这种写法极富暗示性,并且形象地说明了词人当时苦于有家归未得的内心活动。

 

  异乡的寒食节是在龟溪废园中度过的,在结尾词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总括词意并收合题目中的“游”字呢?他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无情之物化为有情,如杜甫《春望》诗所云“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”,即是将无情之物化为有情:在词人眼里,那阑干边扶疏的花影,小门畔宛转的莺语,都好像满含情思,其中不仅有对思乡客子同情的慰安,还有殷勤的挽留;使得词人伫立凝思,恋恋不忍离去。这样的结局,亦是别开生面,除了将题意交代清楚,同时又点出园虽废而仍能在客子心头留下美好的回忆,因此也就更其耐人寻味了。

 

  【作者介绍】

 

  吴文英(约1200~1260),字君特,号梦窗,晚年又号觉翁,四明(今浙江宁波)人。原出翁姓,后出嗣吴氏。与贾似道友善。《宋史》无传。一生未第,游幕终身,于苏、杭、越三地居留最久。并以苏州为中心,北上到过淮安、镇江,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、无锡惠山,及茹霅二溪。游踪所至,每有题咏。晚年一度客居越州,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,后“困踬以死”。有《梦窗词集》一部,存词三百四十余首,分四卷本与一卷本。其词作数量丰沃,风格雅致,多酬答、伤时与忆悼之作,号“词中李商隐”。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。

 

本文来源:http://www.8382288.com/egao/47933.html

上一篇:落梅刘克庄_刘克庄木兰花·戏林推|原文及翻译赏析
下一篇:あいかわ优衣番号作品封面相川优衣步兵番号ed2k_あいかわ优衣番号作品封面,相川优衣步兵番号ed2k持续更新

Copyright @ 2013 - 2018 说说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

说说大全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